竹萧羽

芳华未逝,年华已老

整部影片的历史大背景是在8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前后。主人公是文工团的一群芳华正貌的少年少女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他们从青春年少到风华不在的的横向人生画卷。
激昂的乐曲,柔美的舞蹈。
洋溢着甜美笑容的妙龄少女。
胸怀远大抱负的青年才俊。
在朝夕相处的碰撞中日益悄悄萌芽,缓缓摄取青春的热情生长,最后或枯萎或繁盛的年少时的情愫。
就是青春开始时芳华吐露的模样。
在集体中总是论为笑柄,从未被平等温柔的对待的自卑敏感的何小萍;总是不会对他人说不,外号是活雷锋的林峰。
被那个时代压迫歧视的可怜人,温柔善良的人总是惺惺相惜。
何小萍对林峰的情感写照,萧穗子作为旁白的一句话诠释的很好:只有从未被平等对待的人才能识别温柔,并珍惜他。
然而林峰爱上了代表了新时代的上海女子_林丁丁
新事物会取代旧事物,但不会包容旧事物,因为它带有排外的足够锐利的锋芒。
毫无意外的,林峰反受其噬。对何小萍也间接产生了影响。
沉默着的被歧视的林峰和何小萍顺应历史走向,被迫经历了时代大变革--抗越自卫反击战争
在战争中丧失的生命数不胜数,可能短短的几秒钟就会葬送数条生命。
在残酷的战争中,温情无处安放,温柔的人总会受伤。在前线打仗的林峰如此,何小萍亦如此。
在运送弹药途中遭受伏击的林峰,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却无奈眼看着队友一个个倒下却无能为力。信念日益动摇。
他不断的想,也许只有死了才可能成为英雄,事迹才可能被流传下去,被世人铭记。
可那些默默无名牺牲的,甚至尸首都不知道残存在哪里的人们,难道不能成为英雄吗?
而在前线医院看着一条条鲜活的,年轻的生命如蝼蚁般消失的何小萍,精神也日益崩溃。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时代确不会反思,但从那个时代经过的人一遍遍为后人讲述的历史,是否值得我们反思?
和平,到底有多么的值得保护和珍视。
故事的最后,导演用模棱两可的处理方式妄图给观众呈现出归来仍为少年的青春感情线。
然而缺乏深度的人物立体感不足,不够独立,就算导演用大篇大篇的笔墨渲染气氛,衬托情感,观众流出来的眼泪也是苍白,缺乏内涵的。
总体来讲,整部影片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但人物没有相应深度不够立体,细节方面处理细腻,战斗场景足够震撼,作为时代记录片不够内涵情感渲染繁重,在处理政局相关时,畏畏缩缩,没有明确立场,作为青春感情片,情感丰富,有时代大背景作为人物依托,则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评论

热度(4)